圓形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又稱作羅馬鬥獸場。
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
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
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
現僅存遺迹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
聖母抱聖子
日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安籐忠雄的都市彷徨」
書中説:「米開蘭基羅巡禮之旅,首先是從羅馬的聖
彼得大教堂開始。我站在宛如冰冷大理石中注入人類
體溫的優美聖母抱子像<皮耶特>(Pietra,聖母垂憐。)
而在西斯汀禮拜堂,抬頭仰望應該稱之為空間繪畫的
天花板畫作,就像是被壯大的神話世界所圍繞的感覺。」
又說:「我在素描簿上畫下聖彼得大教堂的速寫,
然後試著在上面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一些東西,
在自己的腦海中去想像、刻畫出屬於自己的朱烏斯二世的廟堂。
或許是想要和那個在與遺跡對話當中膨脹了自我的普拉尼西一樣,
我也在自己的旅程當中,不斷尋求著每一次的與自然、
歷史與人類所有東西之間的溝通與交融。」
聖天使堡
「羅馬是什麼?」義大利籍電影大導演費里尼
在其「虛構的筆記本」書中說:「…..總的來說
是一張教人安心的臉。教人安心,因為羅馬允許
你做任何一種垂直思考。羅馬是一個水平的城市,
有水有土,大剌剌橫臥,所以是夢幻翱翔的理想起落台。」
又說:「羅馬是一位母親,因為她漠不關心。
是一位有太多孩子的母親,所以沒有時間理你,
從不向你要什麼,也不期待什麼。
你來的時候她接納你,你走的時候任你自去,
像卡夫卡的法庭。…我們知道羅馬是一個以歷史聞名的城市,
她的魅力正在於無牽無掛出現在某些蒼茫荒涼景色的老舊不堪和原始,
在於看起來像出土化石、嶙峋有如 長毛象殘骸的廢墟。」
特亞雷市集
羅馬是個怎樣的城市,對於一位畫家,羅馬市區
充滿兩種矛盾美的城市,在崎嶇的剖面上到處有壯
觀的古羅馬遺跡,同時又有一座座古典時期建築典範。
拿佛納廣場
廢墟與完整並置,過去與現代形成一種超時空的對話,
弔詭卻又融合充滿有趣的討論空間。
四河噴泉
羅馬有很多紀念性的空間,例如:萬神殿、
圓形競技場、特亞雷市集、聖彼得大教堂、拿佛納廣場、
西班牙台階、破船噴泉、許願池、等,
西班牙台階
羅馬市民與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旅者,
喜歡在這些地方互相交換生活、角色、流行、經驗…。
破船噴泉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羅馬是一個永恆的城市,
一個站在歷史軌跡見證因人文而美的城市,
羅馬是一個宗教與建築兼融並蓄的城市。
許願池
羅馬的美在於豐富的古跡及建築與斷垣殘壁並存,
讓初旅羅馬的觀光客還來不及思考怎樣和它溝通,
就愛上了羅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